“黄泥井道口,11次调车接近。”
“11次调车黄泥井道口正常。”
天还蒙蒙亮,永州工务段道口工何永安就已经在永州市冷水滩区黄泥井菜市场附近的铁路道口接班作业了。对于今年60岁的何永安来说,这是他第40个春运,也是他职业生涯中的最后一个春运。
何永安看守的黄泥井道口是永州地区最繁忙的道口之一,这个道口位于永州市冷水滩区黄泥井大市场附近,与几条街道相接壤,虽然每天经过该道口的列车不多,但公路汽车交通繁忙,平均每小时都有几十趟汽车通过。
“铁路道口工的工作看似轻松,但是对责任心要求很强。”何永安告诉记者,只要手持电台听到来车消息就必须立即接车,这时候道口工要迅速到道口处,疏导车辆、检查铺面、放下栏杆……一整套动作下来的时间,控制在一分钟内,然后矗立在接车位置,等待列车安全的通过。
最近几天,随着春运客流不断增大,通过道口的客车和行人骤增,道口看守压力也随之加大。接到来车预报后,老何就要通知同事检查设备,疏导车辆行人,并关闭栏门,开启道机联控,并按照标准举起手中的信号旗向列车司机发出确认信号……一整套流程不能乱、不能少,来不得半点马虎。
“每次春运一开始,我就忙的像一枚不停旋转的陀螺。”何永安提起春运,笑着说道。
在列车通过的短短几分钟里,道口两边机动车和行人排起了长龙。喇叭声、发动机轰鸣声、喊叫声混成一片。列车一通过,确认安全状态后,老何就和同事忙着将道口栏门打开,变身“交警”,疏导车辆、行人通行。
自参加工作以来,何永安每天跑前跑后,鞋子磨烂了上百双,嗓子也不知道喊哑了多少回。每一回,他总要看到列车顺利通过后,紧绷着的心才稍微放松下来。
“这处道口我已经守了不少年了,让其他人出行之路更安全、更顺畅,是我由衷的愿望。”回望穿梭的车辆和行人,何永安坚定地说。“明年我手中的信号旗就要交接给年轻人了,现在,我只想踏踏实实站好最后一班岗。”
据了解,何师傅20岁到铁路工作,自从入路以来,老何陪伴家人过的春节都能数得过来。他说,在岗一分钟尽职一分钟,退休后再好好弥补缺席家人的陪伴。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佟明彪 通讯员 唐思贤、罗春林、杨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