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7时,在京通西部线371公里处,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赤峰工务段赤峰桥隧车间奈曼桥隧维修工区的8名职工已集结完毕,在车间主任支学民的带领下奔赴作业地点。
“京通西部线多以丘陵地形为主,轨道依山傍岭,蜿蜒曲折,隧道相连。那些隐藏在山林深处的危石,就像随时都会被踩响的地雷一样,时刻威胁着铁路运输安全。随着气温回升,山体经过一个冬天的冰霜雨雪侵蚀,表面的浮石开始松动,存在滑落的危险。”支学民说。
这时候,桥梁车间的危石清障队就开始忙了起来。他们背负着绳索、翻山越岭,就像铁路“清道夫”,清除铁路两侧高山上的危石、杂灌……确保每一趟途径这里的列车安全驶过。
到达巡查点,抬头望去,一面高30余米的峭壁呈现在大家眼前。顺山爬到适合位置,清障队员们开始熟练地穿戴防护用具,相互绑扎安全带准备下悬崖。为了固定绳索,他们通常会找一棵牢固的小树,将两根安全绳的一端固定在树根部。
“在这里,绳子打结要留出一米,为了防止绳子出现滑落。”班长毕淑鑫边说,边开始穿上安全带,并用绳子一端的安全扣与安全带相连,拉着绳索,慢慢倒退着,从悬崖边一步一步向下挪动。另一名队员则拉着两个绳索,小心翼翼地控制着绳索下降的速度,这时两人也会用最传统的呼喊方式,交流松开绳索的速度和长度。不一会儿,从悬崖边向下望,那个穿着黄色工服的身影,已经在悬崖的枯草丛中若隐若现了。在毕术鑫的记忆里,每年春暖花开的季节,他都要和悬崖上的危石来一场“约会”。
“向左,再向左。”山下指挥的车间主任支学民和悬崖上的毕术鑫确定着准确位置。确定好位置后,毕术鑫拨开草木,开始清理石头周围的杂草,移除碎石。应对危石,他有独到的办法,较小的危石直接进行移除,较大的要利用钢钎进行扰动观测,一旦发现有松动迹象,还要对危石进行“外科手术”,进行破碎处理来消除隐患。
作业中,碎石子被呼啸的山风吹到毕术鑫的脸上、领口里,他顾不得自己,争分夺秒处理危石。大约50分钟后,满脸是汗的他呼应着工友们:“可以上来了”。
盘好绳索,扛着工具,毕术鑫和工友们与悬崖的“约会”完美结束。大山深处,他们的黄色工作服如春花般耀眼。
(李艳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