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自驾出行、日常通勤、快递物流……都将迎来新的变化。“十四五”期间,铁路建设任务仍十分繁重,在建、已批项目规模达3.19万亿元。其中,“世纪工程”川藏铁路建设将取得进一步发展。国铁集团董事长陆东福告诉记者,国铁集团将川藏铁路建设列为“头号工程”,举全行业之力组织推进。(3月15日,新华每日电讯)
2021年是中国“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开局之年。交通运输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官”,也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立足新的起点,赋能创新发展,中国铁路如何在“交通强国”的征程中展现新作为?
未来五年,在蹄疾步稳中聚焦人民福祉,在发展中盈满“民生温度”。我们展望未来,我国将进一步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有序推进能力紧张通道升级扩容。到2025年,高铁覆盖98%城区人口50万以上的城市,为更多地区释放的高铁红利写下生动注脚。“民”字当头,一钢一铁拉紧民生纽带,“生”字着力,一行一措助力生动发展。
未来五年,“交通强国”的图景振奋人心。将来,自驾出行、高铁旅游、快递物流……都将迎来新的变化。从时速几十公里的绿皮火车到每小时最高速度可达400公里的复兴号,从成渝铁路的“双城梦”到“十四五”末,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将达1.7万公里,高铁里程约9500公里,追求“速度更快、运力更强、范围更广”的中国铁路,在“十四五”的高铁建设上续谱新篇章。为了适应已经到来的5G时代,CR450型复兴号动车组以“更安全、更环保、更节能、更智能”为主要研究方向,其中减震降噪、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的攻关“进度条”持续走红。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新型复兴号将以更加智慧的姿态驰骋在祖国的锦绣山河之间。淬炼“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不变匠心,让世界刮目相看、让国人为之自豪。
未来五年,在自主创新中亮出中国名片,在发展中稳固“领跑地位”。自主是筑牢科技发展的基底,创新是打造社会进步的引擎。百年前,京张铁路的开通标志着中国从封建落后到独立富强的艰难转变。今天,复兴号的飞驰开启了中国铁路从“追赶”到“超越”再到“领跑”的时代先河。虽欣喜于高速铁路、高原铁路、高寒铁路、重载铁路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中国铁路不仅仅满足于此。到202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7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含城际铁路)5万公里左右,铁路基本覆盖城区人口20万以上城市,高铁覆盖98%城区人口50万以上城市。百年征程百年雨,砥砺前行新篇起。在未来,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国民经济的“先行官”密不可分,我们都将迎来新的变化。(刘海涛 赵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