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新兵,是北京高铁工务段北京朝阳高铁线桥车间顺义西综合维修工区的一名线路工,他的弟弟范新锋,同样是密云综合维修工区的一名线路工。去年10月,京哈高铁介入进行到联调联试的关键阶段,作为经验丰富的职工骨干,范新兵和范新锋主动请缨从京广高铁的车间调离,参与到京哈高铁介入工作中。高铁线路点多线长,二人很少能见面,但一直在背后支持着彼此。
齐发力,共坚守
京哈高铁联调联试阶段,范新兵负责顺义沿线的设备检查工作。由于顺义地区地形的特殊,这一段高铁的设计是采用有砟线路,并且线路设计多为桥梁,使介入工作的难度大大增加。范新兵性格内向,平时少言寡语,但工作起来却一点也不含糊。一次,遇到紧急任务,他和工友们天没亮就来到现场:检查、测量、轨道精调,一边走,一边拍照记录,走了十多公里,直到夜幕降临才返回驻地。但这并不意味着工作结束,他们还要将一天的工作进行总结、入库。“抓紧时间,一定要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那次,范新兵30多个小时没休息,直到任务完成才松了一口气,沉沉睡去。为了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他和工友们的三餐基本都是在线路上解决的。气温一天天转凉,范新兵手中的饭菜,往往还没吃上两口,就冷掉了,可看着京哈高铁的建设每天都有新进展,范新兵心里却热血沸腾。
说起寒冷,范新锋更有发言权。京哈高铁联调联试初期,范新锋在承德市兴隆县区段工作。承德的冬天寒风刺骨,并且地势多山,沿线隧道一座接着一座,有些隧道长度达十余公里进出不便,所以,每餐都是由专人从隧道竖井送入。那时,有些隧道的照明设施尚未安装完毕,范新锋便和工友们就着头灯上的一点亮光在隧道中用餐,他苦中作乐:“就当是‘烛光晚餐’啦!”寒冬腊月,大雪封山,一次降雪过后,道路结冰严重,汽车难以行驶,距离上线通道门还有一段距离。“怎么办,可不能耽误了天窗点!”同事说到,“我看汽车打滑厉害,但是步行没问题,咱们抓紧时间把仪器搬下来,抬到线路上!”于是,范新锋和工友们抬着沉重的仪器,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作业通道门,最重的发电机足足有200多斤,零下二十多度的天气里,范新锋竟出了一身汗。
战疫情,保开通
元旦前后,京哈高铁开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都有序推进着,正当兄弟二人准备冲刺开通时,却被突然卷土重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节奏——他们的家在河北邢台。病例一天天增长,范新兵和范新锋远在北京急得团团转。家中父母年迈需要人照顾,兄弟二人每人还有两个孩子,并且范新兵的大儿子即将迎接高考,一大家子在疫情最严重的地方,兄弟二人除了每日同家里视频叮嘱,别的忙一点也帮不上。可家人却给予了他们最大的理解和支持,“回来你们也帮不上忙,好好服从政策安排不要回,家里一切都好,放心吧。”确认家中一切妥当,兄弟二人便又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
1月22日是京哈高铁开通的日子,北京朝阳高铁线桥车间的职工们全员在岗,范新兵和范新锋也分别在顺义西站和密云站紧张地等待着首发列车安全通过。9点16分,G913次列车从北京朝阳站缓缓驶出,17分钟后,列车驶过顺义西站。听到呼啸而过的高铁,范新兵悬了好几个月的心终于踏实了。与此同时,弟弟范新锋还在密云站焦急地等待着列车的到来和通过,26分钟后,范新锋也听到了列车安全驶过的声音。兄弟二人在一条线路上,守护着同一份安全。
亮名片,展作为
春节前夕,邢台的疫情得到控制,城市解封,离家一个多月,范新兵和范新锋都归心似箭,但还有离家更远的同事从介入以来就一直没回过家,兄弟二人商量后决定让弟弟范新锋一人回家陪家人过年,而哥哥范新兵则坚守在春运保安全的第一线。“想家,怎么会不想呢,但是高铁是中国的名片,同样需要我们的守护。”
范新兵和范新锋都是军人出身,告别军旅生涯来到铁路已经二十年。从普速铁路到高铁,兄弟二人见证了中国铁路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在一次次平凡的工作中,从他们身上依然能看到军人那份忠勇和赤诚的精神,更能看到他们对高铁事业的严谨与热爱。
(陈少刚、张争、李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