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在黑龙江省伊春市,穿越多年冻土区的哈(尔滨)伊(春)高铁项目铁力至伊春段先行工程正式开工建设。(5月14日 光明网)
一重山,两重山。小兴安岭山体相连,也是我国北部最寒冷地区,冬季最低气温摄氏零下50℃左右,虽有“红松故乡”之称,但是常年的冻土层对本就高难度的高铁施工建设,更是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冰城”哈尔滨与“林都”伊春仅相隔300余公里,但乘坐火车却需近7个小时,“环滁皆山也”,山路的崎岖和常年的寒冬对伊春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此次开工建设的铁力至伊春段皆属于伊春市管辖区内,先行工程不仅穿越多年冻土区,沿线还途经原始森林、水源保护区等,环保要求极高,建成后这一段可谓是穿行在最原始风景间的专列。绿水青山穿行“白龙”,高铁的安全性、舒适性、效率性都是民众出行“首选项”的诱人点,最主要的是能够让时间与付出成为正比,让山珍乘着高铁走出兴安岭。
与时间赛跑形容高铁最不为过。哈伊高铁建成后,原本近7个小时的车程将缩短至不到2小时,抵达“音乐之都”哈尔滨后转乘其他高铁也将更加的方便快捷。从时速120公里到250公里,这样跨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有丰富的建设经验以及强大的技术和物资保障才能实现的。中国高铁网的“八纵八横”,建设地点从平原到山丘、从湖泊到江海、从戈壁到绿洲,无数的宝贵经验汇总在哈伊高铁工程建设中,虽是在多年冻土区施工,只有这样才能看出中国高铁建设敢于啃硬骨头的拼劲。
哈伊高铁建成后,黑龙江东部高铁网将逐步形成。行程时间的缩短对经济的发展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小兴安岭丰富的物产不再仅限于自产自销,而是要乘着高铁走出大山,让更加原生态的山货以“当日达”的速度成为餐桌上的佳肴。相信在不久,“山货乘高铁”的致富经也将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线。(王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