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通,则事业兴。
8月25日,人民日报报道,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的服务性行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铁路为主干、以公路为基础、水运和民航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日益完善。高速铁路对百万以上人口城市的覆盖率超过95%,高速公路对20万以上人口城市的覆盖率超过98%,民用运输机场覆盖了92%以上的地级市。
回望脱贫攻坚路,交通建设成就尤显不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交通运输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为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四纵四横”高铁网提前建成,“八纵八横”高铁网加密成型;高速公路让素有“地无三尺平”之称的贵州省,实现了“县县通高速”;脱贫地区的机场旅客吞吐量从2012年的2800万人次增至2019年的7800万人次,增幅巨大。港珠澳大桥、京张铁路、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上海洋山港自动化码头等重点工程相继投入使用。岁月为鉴,人民为证,我们克服各种地质难题,创造一项项“世界之最”,让中国交通短短几年间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令世界艳羡的高质量发展奇迹。这一伟大成就,放在交通发展史上、世界发展史上都前所未有,在脱贫攻坚伟大征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展望高质量生活,构建交通强国砥砺奋进。所有的成绩都已属于过去,新的征程就在脚下。毋庸置疑,我们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交通大国,但建设交通强国才刚刚起步。宏伟蓝图已经绘就,交通运输服务始终围绕人民群众需求的目标不会变。努力实现便捷化、快速化、舒适化和普惠化。铁路将优化路网布局,打造更加高效绿色的现代化铁路运输体系,民航方面将加快智慧民航建设,实现旅客出行和货物运输质量双提升。可以看到,交通强国不仅是要为偏远地区群众解决“走得了”的难题,更要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走得好”的新体验。新时代,我们的出行需求也在追求质的提升,建设交通强国,就是满足人民群众追求高质量生活的精准供给。
奋力争当先行,助力交通事业稳步发展。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要说交通运输业里最闪光的点,莫过于我们引以为傲的中国高铁。随着北斗卫星导航技术、5G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技术的成熟应用,开行公益慢火车和农产品运输、旅游扶贫等专列,惠及铁路沿线广大群众。我国铁路建设将朝着更高效、更绿色、更智能、更幸福的方向出发。一列列奔驰在祖国广袤土地上的复兴号动车组,见证了我们综合国力的大幅跃升,更带给了我们在新征程上奋勇拼搏的信心。
一路走来、筚路蓝缕,几多风雨、几多荣光。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中国高铁,这一张张中国名片,展现了我们中国人实干兴邦的决心。当前,我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交通大国,建设交通强国仍然任重道远。在人民群众美好出行路上,我们接续奋斗交通强国,披荆斩棘,行稳致远。(袁成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