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月17日,国家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5.0亿吨,同比增长15.9%,日均装车17.15万车、同比增长16.7%。特别是春节期间,国家铁路发送货物7299万吨,同比增长23.7%,日均装车16.89万车,创历年同期最高纪录。(人民网2月22日报道)
看到数据的第一印象,是国铁企业的经营状况持续稳中向好,再深入思考就不难发现,持续增长数字的背后,其实是保障民生所需的生动体现。
2020年入冬后,全国多地出现几十年不遇的极寒天气,电厂对电煤需求大大增加。为让“黑色金子”源源不断送到电厂仓库,保障发电、供暖资源供应,铁路部门没少动脑筋下功夫。各地铁路部门通盘协力,发挥“大联动机”优势,让电煤从矿区到电厂一路绿灯,最大限度地确保电煤运输。正是畅通的电煤运输“绿色通道”让老百姓过了个“暖冬”。
近些年,生产发展了,脱贫攻坚胜利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深切了。一张织得更密更便利的现代化铁路网,一份更高效率、更高品质、更好保障的铁路服务,为满足这一向往提供了动力支撑。铁路线的不断完善深入,不仅为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提供了发展动力,更是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枢纽带动作用,为地区经济发展不断助力。通沪铁路、合杭铁路促进了中部地区发展崛起,进一步推动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喀赤高铁开通运营,对蒙东地区和东北三省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格库铁路连接青藏与南疆,进一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和青海、新疆两省经济社会发展。如此例子不胜枚举,沿着一条条四通八达的铁路线,货物运送逐步实现“门到门”,增量自然水到渠成。
除此以外,带动产业升级也是铁路货运增量的重要来源。铁路具有产业链长、辐射面广、带动性强的特点,这些特点不仅对国家“六稳”“六保”具有重要意义,更是加速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新开发的复兴号高铁,带动了新材料、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各类前沿领域的研发,拉动机械、冶金、电力、信息、计算机、精密仪器等产业的升级,撬动了万亿元级的大市场,加重“中国创造”话语权分量。不仅是国内的铁路货运实现新增量,近年来的中欧班列更是喜报频传,铁路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贡献着国企担当。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稳中求进的发展态势和人民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货物运输需求将持续增长,我们有理由相信,国铁企业必会继续奋勇担当作为,在新征程中贡献更大的力量!(王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