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增加到14.63万公里,增长20.9%,其中高铁增加到3.79万公里,翻了近一番,“四纵四横”高铁网提前建成,“八纵八横”高铁网加密成型,建成了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最发达的高铁网。(来源:新华社,3月6日)
展望“十四五”,铁路建设仍将保持较大规模,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精准实施“一日一图”,继续研发新一代更高速度更高智能复兴号,继续打造中国高铁品牌。
科技自主创新,领跑中国速度。智能高铁技术全面实现自主化,时速160公里至350公里速度等级的复兴号系列化动车组已全部投用,表明中国铁路科技创新不断迈出重要步伐,总体技术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高铁的快速发展实现了我国高铁更高商业运营速度,持续巩固我国高铁领跑优势,高速、高原、高寒、重载铁路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高铁网的建设,为未来城市群、都市圈的建设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撑,推动了区域整体协调发展。随着高铁的速度、安全、智能方面特性的不断优化升级,不仅为旅客带来更高品质的旅行体验,也让人们在旅途中享受到“中国速度”带来的幸福感,感受到中国科技自主创新带来的自豪感。
坚持公益扶贫,提高服务品质。81对公益性“慢火车”26年不调价,每年运送沿线群众1200万人次,表明铁路部门在发展高速网建设的同时,不忘人民铁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坚持运输公益扶贫,为沿线群众提供了便捷的出行交通服务,增强了脱贫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在疫情期间,铁路部门在各环节坚持科学防控、精准防控,为旅客提供安全、舒适的乘车环境和服务品质;不断推出电子客票、刷脸核验、在线选座、网上订餐等便民利民措施,为旅客出行提供了更多的新选择、新体验、新感受;落实老年人和脱网人群服务保障措施,为老年人在购票、进站和乘车等各环节提供绿色服务通道,保障老年人实现无忧出行。
精准调整运力,满足市场需求。受疫情影响,2020年我国铁路客运经营效益受到一定程度下滑。为降低疫情影响,国铁集团实施了“长途不足管内补、春运不足春游补、冬季不足夏季补、客运不足货运补”的经营策略,精准把脉市场变化,努力满足旅客乘车需求,深入实施客运提质计划,精准调整运力安排,运用大数据精准实施“一日一图”,不仅满足短途旅客出行需求,也大力实施了“以货补客”计划,大大提高了铁路货运市场竞争力,取得积极成效。在推进中国铁路“走出去”方面也做出了积极努力,不断打通国际运输“黄金通道”。2020年中欧班列全年开行1.24万列、发送113.5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50%、56%;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全年开行3600列、发送19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73%、80%;今年前两个月,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开行数量同比又增长了96%、175%,国际战略通道作用愈加突出,中欧班列与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两翼齐飞”。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奋力起航,铁路部门从加强高铁网建设、科技自主创新、助力公益扶贫、实施一日一图、打造中国品牌等方面入手,不断优化运输线路结构,提升运输服务品质,满足市场差异化需求,为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目标而奋斗。(李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