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纲要在提到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时,分别明确提及了轨道交通:基本建成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实现长三角地级及以上城市高铁全覆盖。预计“十四五”期间,长三角将新增高铁建设3500公里,到2025年,高铁里程达到9500公里。(3月22日,21世纪经济报道)
交通是兴国之基、强国之要。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关键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和主要运输方式之一,在拓展区域发展空间,助力区域协同发展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必将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披荆斩棘,奋力书写长三角铁路新篇章。“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中国人的骨子里自古以来就镌刻着“愚公移山”的一股不服输的韧劲。这是“流动的中国”的内在动能。“十三五”期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由“十二五”末的12.10万公里增加到14.63万公里。“十三五”时期是长三角铁路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新线投产最多、高铁发展最快的时期,新增高铁里程创下五年规划的历史新高,轨道上的长三角正在加快成型。五年披荆斩棘,五年艰苦奋斗,中国速度惊艳世界,书写着“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发展新篇章。而这背后,亦是中国高速发展的缩影。
主动作为,持续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十三五”期间,京张高铁、京雄城际铁路、京哈高铁等重点项目相继高质量开通运营,营业里程由8458.3公里增加到9471.9公里,增长12%。京津冀地区“1小时交通圈”初具规模,机场、港口、公路、铁路多种交通方式完美融合,构建起京津冀快速立体式交通体系。“十四五”期间,“轨道上的京津冀”在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不仅为旅客提供更舒适的出行体验,为物流运输打造更安全便捷的物联网,还对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产生深远影响,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砥砺奋进,助力粤港澳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去年8月,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描绘了“轨道上的大湾区”的最新蓝图。按照规划,构建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主要城市至广东省内地级城市2小时通达、主要城市至相邻省会城市3小时通达的交通圈,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要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还要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而建设大湾区城际铁路,将有助于加快大湾区城市的进一步融合,更好发挥优势互补,实现共赢,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大联动,助力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战鼓催征马蹄疾,千帆竞发新潮涌。站在新起点,中国铁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奋力开启“轨道上的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描绘“三大主要城市群”轨道上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