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表明了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的郑重承诺。而要想打赢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探索发展路径。作为运输量最大的交通行业,火车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不断思考如何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电气化、公转铁、电子客票......每一个微小创新的举措,都使绿色出行向前迈进一大步。
“绿色”是生机盎然的景色,更是发展的大势所趋。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到电力机车,跨越3个时代,铁路电气化发展的进程也是不断推进清洁能源建设的历程。摒弃了传统的能源石油、煤炭后,中国铁路电气化率达到74.9%,火车出行也成为了一种更加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十三五”期间,依靠电气化的优势,各种“公转铁”“散改集”的物流模式横空出世,铁路的货运量也同比增运2.27亿吨,但相比同等数量的公路运输,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却反而减少了约2000万吨。现代化物流前行一小步,却是低碳生活一大步,也是铁路部门在探索“碳达峰”“碳中和”道路上的重要改革之举。
“绿色”是便捷出行的方向,更是低碳生活的未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对铁路运输节能减排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小到一张电子客票,大到一条铁路的修建,从“一张卡”的便捷,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模式,在探索“碳达峰”“碳中和”的道路上,既要抓住建设发展的“大西瓜”,也要看到节能减排的“小芝麻”,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越走越远。如今,我们享受着铁路绿色发展带来的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可以坐着火车,看北京居庸关的花海,看南昆铁路沿线的田园风光,看长三角宜林铁路生态长廊,在闲暇之余呼吸清新空气,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低碳生活离我们并不遥远。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而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现绿色出行,还原美好蓝天,更是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