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人民日报报道,3月一项项关于重大工程项目的喜讯频传,稳投资开局良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有效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3.6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七成多。扩大有效投资,有利于熨平经济波动,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扩大有效投资,关键在“有效”。加快铁路建设,对稳投资、调结构、惠民生有重要意义,在强基础、增功能、促发展等方面发挥支撑作用。可以说,扩大铁路有效投资就是把钱花在了刀刃上。
铁路投资的“有效性”体现在辐射面广、持续性强。在铁路建设阶段,铁路可直接带动冶金、建筑、工程机械等关联产业发展,同时长周期的项目建设也带来大规模的用工。铁路投入运营后,又能够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体系,加速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流动,提升人们获得感、幸福感,形成多个城市群、经济带、辐射区,为经济发展持续增加动能。应该说,铁路建设投资是一种极具“性价比”的长期投资,其带来的收益是巨大的。
从2014年到2019年,我国铁路建设投资连续6年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多年持续高强度投资,培育出“中国高铁”这个响当当的名片。今年,还将计划投产新线3700公里,将进一步密织交通网,有效扩大内需,持续撬动国家经济潜力。
铁路投资的“有效性”还体现在与时俱进提质增效。随着我国交通强国建设向纵深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发力,科技水平不断提升,超级盾构、高寒高原铁路、长大隧道、5G通信、北斗导航等新装备、新方案不断推出,铁路基础设施建设除了继续吸纳农民工等就业人口,对于工程、建筑、材料等方面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对上下游施工机械、基础能源等领域就业也有拉动。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铁肩担道义”义不容辞。扩大有效投资也要求铁路部门持续深深化企业改革力度,在建设、经营、服务、安全上统筹兼顾,推进传统铁路基础设施融合创新,提升铁路工程建造、装备制造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厚植”发展土壤,转化投资力量为发展可持续。
扩大有效投资是铁路建设发展的保障,是持续撬动国家经济潜力的杠杆,也是铁路致富于民的强大后劲。未来,希望铁路能够吸引更多社会资本为铁路建设注入活力与动力,用铁路建设的发展,进一步串起国富民强的梦想。(文/岳芯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