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清明小长假客流,4月1日至4月6日,广铁扩大运能,计划加开动车906趟,并根据候补购票大数据,精准增开列车,满足旅客出行需求。同时,为方便假期群众到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景区参观学习,广铁集团清明假期增开120趟广州、深圳、长沙往郴州、韶山、南昌等红色旅游线路列车。(4月1日 羊城晚报)
红色旅游作为红色文化的载体,具有传承文明、缅怀先烈、振奋民族精神等多重属性。随着清明节临近,游客纷纷前往高铁沿线城市赏花观景,或来到烈士陵园、革命旧址、红色纪念馆参观,接受红色教育,以高铁出游带热“红色旅游圈”,对于拓展旅游空间,助力脱贫攻坚,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既是政治工程、也是经济工程,更是富民工程。高铁开通后,不仅仅打通了链接贫困地区、偏远地区的“最后一公里”,更有利于各种商贸经济活动更加密集活跃,让扶贫产业得到了更快速的发展,为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更为地方百姓增加了收入,让更多的农产品更好地“走出深闺”,串起了更多的美食美景,在推动了消费的过程中,让当地群众“腰包”更鼓,对于带动这些地方的经济振兴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红色资源的保护和革命精神的传承。红色旅游不同于一般的娱乐项目,它是缅怀革命先烈、汲取精神营养的一个过程,赋有精神内涵,重在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以致用。通过开行高铁旅游专列吸引游客关注红色景点,让红色文化持续焕发生命力,让游客通过参加红色旅游真正感受革命历史文化,领略革命历史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如何在多元时代讲好红色故事,如何让红色旅游业“叫好”又“叫座”,成为红色旅游值得深思的问题。为此,各地必须在大力提高红色旅游的质量上下功夫,要以更具时代感的“打开方式”培育新的旅游增长点。
依托交通优势开发红色旅游,不仅有益于红色遗存的修缮保护,也有助于革命精神的广泛传扬。相信这些贴近老百姓日常生活和消费习惯的交通方式,定能更好地助推文旅市场复苏,拉动文旅消费升级,让红色旅游愈加“红火”。(李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