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定,向左向右——转。成接车队形,散开!”北戴河站一站台,七名平均身高1米75以上的小伙儿,随着嘹亮的口令,迈着标准的齐步,利索的军姿转体,成接车队形散开。这是北戴河站左龙爱心服务队暑期前的队列训练。
据队长董超介绍,左龙爱心服务队5月份就已经投入到铁路暑运的准备工作中。每年暑期都是北戴河地区的旅游旺季,面对客流的增加,左龙爱心服务队每天要在站台行走17个来回,6月-8月的90多天几乎没有休息日,平均每个月就会磨坏一双皮鞋。
与其他客运车站服务组不同的是,左龙爱心服务队是由客运编制固定班组各岗位优秀职工组成、带有完成突击任务性质的临时班组。“这样的组织形式,应急任务时可以集中优势兵力攻坚完成,平时则‘散落’于各班组带动全站服务工作。” 北戴河站党总支书记崔保顺介绍说。
2007年3月秦皇岛车务段考虑北戴河站暑期任务重、标准高、要求严等特点,决定在北戴河站着力打造一支拉得出、打得赢、叫得响的队伍,于是,作风硬朗、工作扎实的10名优秀复转军人组成了“左龙爱心服务队”,主要负责北戴河站重点列车和高铁列车的客运组织工作。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训练,班组在担当北戴河站首列动车组的接、发任务中,服务队成员出场接车,两人成列,三人成行,步伐整齐划一,举止文明潇洒,引来诸多旅客的围观和称赞,成为广大旅客赏心悦目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得到了广大旅客和各级领导的一致赞赏。之后,班组承担了每年暑期所有重点列车的接发任务,并将这种“仪仗队”式的接发列车方式保持至今。
如今,“左龙爱心服务队”的服务品牌已经形成,为了不断拓展服务内涵,塑造一流服务形象,持续提升服务水平。班组还在不断摸索工作方法、积累工作经验。在接发列车时,重点抓好“五个关键环节”:一是列队。每次执行任务必须提前到指定地点集合,统一服装,配带电台。二是布置。讲清作业事项的具体要求,强调严格遵照规章,认真执行纪律,确保安全万无一失。三是出场。提前在队长的带领下,一列纵队出场,在白色安全线分东西走向,到指定地点后转体面向列车进站方向站好。四是接车。目迎列车进站后,横跨一步转体,面向列车。五是退场。在最后一名旅客出站后,按原路返回到出场位置,一列纵队退场。为了保证班组人员都能够严格执行这五项作业流程,左龙每年在暑运前一个月就着手准备,带领队员反复训练,对要领、细节严格把关,耐心指导并纠正作业欠标准的误差。
在服务旅客时,他们强调服务个性化,针对旅客年龄、职业、身体状况、服务需求的不同,分层制定了具体规范的个性化细节服务标准:对有的旅客,他们实行无干扰服务,以旅客自助为主,做到时刻保持关注,随时解答旅客问询;对有困难的旅客,实行主动服务,做到及时了解旅客需求,热心解决旅客困难;对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实行全过程重点呵护,提供“私人定制” 服务。
针对北戴河站暑期外籍旅客和游客较多,他们练习简单的外语,既能当旅客的“导游”、“活地图”,又是病患旅客的“陪护家属”,十几年来,班组人员重点呵护特殊旅客的进站、上车3200人次,为旅客做好事数以万计,收到锦旗96面,表扬信460余封。(中国经济网记者 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