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物流网-快递大全提供快递单号查询、快递网点查询、快递电话查询,包含国内外知名快递公司单号的查询、快递价格查询,同时用户可以发布快递供应信息。注册
新闻资讯企业中心产品中心行业展会同城快递同城物流单号查询知名快递快递网点快递电话地名查询快递问答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动态 > 内容

复兴号上的身影

发布时间:2021-7-22 10:3  已推荐

  十年坚守京沪高铁的“十全十美”机械师,十五年初心不改的优秀列车长, 20余年安全走行300多万公里的高铁司机,在京沪高铁上,有太多“守护者”的身影……记者在近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公司组织的“发现最美铁路”活动中跟随着这些身影再次感受着中国高铁从“追跑”到“领跑”的飞跃和中国高铁品牌的不断探索完善。

  十五年初心不改 守岗位不负韶华

  李琛是津沪车队一名优秀的列车长,她值乘过津沪线路车型最好、标准最高的Z41/2次,也担当过第一条夕发朝至的动卧,现在她又踏上了G5复兴号智能动车组。

  初到高铁的李琛曾一度怀疑自己能否胜任这样快节奏的工作。但不服输的李琛通过认真比较、总结值乘普速列车、城际列车和长途高铁列车之间的工作经验,提炼出“三提升、三优化、三创新”服务法,即尊享服务、体贴服务、感知服务;优化定型标准、优化服务流程、优化耳机品质;视觉感官变化、专属定制卡片、饮品多元化。全面提升复兴号智能动车组服务水平。

  而随着“静音车厢”服务的推出,李琛所在的乘务组也适时推出了专属服务包,配备适用于多种手机的耳机、耳塞、儿童拼图、儿童图画册、眼罩等适需服务备品,提供给有特殊需求的旅客,减少对周围旅客的干扰,让广大旅客能够享受安静舒适的乘车环境。

  一路走来,完成过数千次乘务,服务过几百万人的李琛,十五年如一日,践行着自己的标准,未曾有一丝懈怠。

  “领航”京沪高铁 保障运行安全

  京沪高铁开通,“复兴号”动车组、超长版“复兴号”、“复兴号智能动车组”首次上线京沪高铁……十年来,北京机务段高铁司机苗铮见证了京沪高铁上的多次“首发”。

  2011年京沪高铁开通,苗铮也成为了首批高铁司机,并全程参与了京沪高铁开通前的联调联试。那段时间,他白天学习,晚上试运行,几天几夜不合眼是常事。在一次次的试验与磨合中,京沪高铁的原始数据和流程标准开始逐步积累。苗铮也通过不断的积累,掌握了京沪高铁线所有线路区段和所有驾驶动车组车型的操纵方法。

  2017年6月26日,“复兴号”动车组首次在京沪高铁上线运行,苗铮先后制作出CR400AF、CR400BF动车组上电作业流程、操纵提示卡、作业指导书,以及京沪高铁线路开行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时速350km/h操纵示意图。为了让复兴号更加平稳舒适,他不断细化平稳操纵方案,在原有作业法的基础上进行细化,苗铮共编写安全行车控制项点30余条。

  2018年,超长版“复兴号”诞生,为了确保顺利开行,苗铮和同事不分昼夜的在京沪高铁沿线各个车站进行停车位置的试验。2019年1月5日,苗铮值乘担当G9次值乘超长版“复兴号”北京南12:00正点首发。当年,他还参与编写了CR400BF型动车组司机教材,为高铁驾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2021年“复兴号智能动车组”上线,苗铮再次与同事们在京沪高铁线路上对复兴号智能动车组进行各项机能测试、拉通试验。并制作出CR400AF-Z(BZ)智能型、CR400BF-Z(GZ.BZ)智能型动车组上电作业流程、操纵提示卡、作业指导书。2021年6月25日,苗铮值乘担当G5次值乘超长版“CR400AF-BZ(智能配置动车组17辆编组)”北京南9:00正点首发。

  工作至今,苗铮安全行车公里数已达300多万;共计培训帮带新司机150多名,帮助他们成为安全生产的中坚力量和业务骨干,保障京沪高铁动车组运行安全。

  尽职尽责为“复兴号”保驾护航

  “我只是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面对年度“十全十美”机械师的荣誉,北京南乘务车间京沪高铁动车组随车机械师汪伟这样说到。如今,低调、踏实的汪伟已经在为京沪高铁列车保驾护航了十年。

  每当有人问他值乘中印象最深的事时,他总是会提起那次在线路上登顶处置动车组受电弓故障。那次是一个傍晚,汪伟突然接到司机通知“受电弓自动降弓了”,列车已经停车,汪伟立刻按照着“非正常处理手册”要求,通知司机向行车调度申请下车检查和临线限速的调度命令,并下车进行处置,这时他才发现,列车有一半停在了长江大桥上,中间石棉板的缝隙足够让整个人掉下去,这让他不禁吸了一口凉气,脑中也产生了退缩的想法,但转念一想,全车旅客焦急的眼神、家人的期盼,强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让他战胜了胆怯,在细心观察后迅速到达了降弓车厢处登上车顶对受电弓进行检查,按照要求妥善处置后,他立即通知司机换弓限速160Km/h至前方停车站再做进一步检查。动车组在他短时间的处置后恢复了运行,这时,他的工装已被汗水浸透,当看到全车旅客由焦急到平稳的神情,他由衷觉得自己这份职业的价值是任何荣誉都无法比拟的。

  10年来,他见证了中国高铁从摸索前行到成熟运行的发展历程,从最初时速300KM/h的“和谐号”动车组到时速350KM/h的“复兴号”动车组,再到复兴号智能动车组,汪伟手拿资料,不断请教,细心观察的身影从不缺席。他表示,再过十年,当更先进的列车飞驰在祖国大地时,他还愿意再立新功。(中国经济网记者 佟明彪)

免责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并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