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7时50分,牡佳高铁联调联试现场,首组CR400BF-G型复兴号高寒动车组从牡丹江站驶出,这是复兴号动车组首次在我国最东端高寒高铁线路试跑。(中国铁路)
作为“十三五规划”和《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重点铁路工程项目,牡佳高铁备受瞩目,它连接了牡丹江、林口、鸡西、双鸭山和佳木斯等诸多城市和地区,全长371.6公里,新建线路长度367.2公里。而且,作为我国“最东高铁”,它也是一条名副其实的“高寒高铁”和“抗冻高铁”。
众所周知,东北地区作为我国冬季最寒冷的地区之一,想要在这里发展交通基础建设,其直接面对的难题就是解决“极寒环境”这个大难题。所以,从牡佳高铁的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从线路到列车本身的“抗冻”能力。在线路建设方面,为防止冻土和极寒天气对工程造成灾害和影响,项目部开创性地采用了“整体道床升降式移动平台吊柱安装工法”、“道砟区段改装铲车架设承力索工法”和“楔形线夹内线头一次性电动成型装置”等全新技术,进一步提高施工的精度和效率。,保障了建设品质和效率。而在列车方面,同样也有独门绝技,专门为“极寒”条件下研发的CR400BF-G型高寒动车组通过兼容性测试后,将成为牡佳高铁上的主力军,在保障高铁本身正常运营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乘客们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其实,人们对“高寒高铁”并不陌生。在2018年,哈牡客运专线开通后,不少媒体对这条奔跑在极寒地区的高铁就给予了大量报道,并且称它为我国在极寒地区和常年冻土地区建设高铁的“首创之作”。高铁本身采用了多项专利性技术,并开创性地把“治理”冻土、防止沉降等相关普速铁路建设技术应用到高铁线上,在测试当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于是,这条我国“最北高铁”和“最冷高铁”的名号不胫而走。其实不仅如此,哈牡高铁作为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络的一部分,是北面的“最北一横”,是黑龙江省和东北地区完善高铁网络、进一步加强当地基础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同样的,牡佳高铁作为省内里程最长的高铁线,进一步完善了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并且把牡丹江和佳木斯两个东部地区的重要城市相互连接起来,对该地区的发展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现如今,从地图上来看,哈牡高铁、牡佳高铁与哈佳快速铁路俨然已经成为一个“三角形”,让几大城市之间互为犄角,为城市与区域之间的发展带去了更多可能性,这种快速发展的交通基础建设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而对于当地来说,更重要的是因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会有越来越多的发展机会呈现在眼前。就拿发展“冰雪经济”来说,原先像是佳木斯、牡丹江这样的“偏远”之处,因为高铁的贯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当地,体验冰雪世界的同时,包括自然风景、天然森林和温泉以及人文风俗等等,都会成为“外地人”追捧的香饽饽。2018年哈牡高铁开通后,大量来自于哈尔滨、京津冀以及更远地方的游客蜂拥而至就是最明显的例子。所以,对于牡佳高铁和未来更多高铁线的不断贯通,人们将走得更“远”,旅游等绿色经济也会快速改变当地面貌,促进经济发展,让百姓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周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