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报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建成了交通大国,正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我们坚持交通先行,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航空航海通达全球,综合交通网突破600万公里。我们坚持创新引领,高铁、大飞机等装备制造实现重大突破,交通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
交通巨变,改写了神州大地的时空格局,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铺就了通途大道。不断实现着自我赶超、跨越发展的中国铁路,成为“流动中国”最靓丽的色彩,在交通大国的宏大版图中赓续奋进,勇当先行。
缩短的时空距离,坐着高铁体验“中国速度”。“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当老百姓把眼光和精力更多投向五彩斑斓外部世界,出行心理空间也随着高速交通网络的飞速逐渐增大。我们看到,京哈高铁建成让承德至沈阳段两地通行时间仅需2个多小时,东北地区“微缩”了;济青高铁开通后,济南至青岛的列车旅行缩短了40分钟,华北平原变成“近郊”了;广深港高铁开通,“1小时生活圈”使两地群众体验“同城”……截至2020年底,我国高铁运营里程3.8公里,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2/3以上,到2035年,我国将建成服务安全优质、保障坚强有力、实力国际领先的现代化铁路强国。以中国高铁为代表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逐步成熟,让我们梦想成真,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以开拓串联区域,让乡村振兴的作用愈发突显。《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先后印发,描绘了新时代中国铁路发展美好蓝图,为我国交通发展做出规划,开辟出新时代铁路发展新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铁路部门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推进建设扶贫,109个县结束了不通铁路的历史,198个县跨入高铁时代;坚持运输扶贫,81对公益性“慢火车”26年不调价。奔驰的火车推动了各区域间的联系交流,交通运力的支撑打通了发展“大动脉”,也畅通了地区经济“微循环”。那一列列承载着梦想与希望的列车,让老百姓的致富之路越走越宽,逐步实现了贫困地区经济民生因路而兴,而乡村振兴,交通先行的作用也愈发突显。
以改革促进节能减排,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扭转环境恶化、提高环境质量是老百姓们的热切期盼,守护良好生态环境更是每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铁路自身能源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目前国家铁路电气化率约75%,国家铁路燃油年消耗量从最高峰583万吨下降到231万吨,相当于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56万吨。铁路运输的“绿色属性”,搭配铁路部门推行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环保措施,许多地方的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火车林中行,人在画中游”的美好。
万里铁道线车轮滚滚前行,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老百姓对“幸福出行”也有了新标准、新内涵。交通强国,铁路勇担先行,勾勒出未来我国交通发展的壮阔蓝图,吹响了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的奋进号角。
(张梦琪、王唯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