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公司的集中修任务进入到最后冲刺阶段。作为集中修的主要力量,北京工电大修段持续做好优化施工组织、干部包保、盯控关键施工环节等工作,京九线、津蓟线换轨,唐遵线崔马庄、北京西枢纽北京西站换道岔等集中修任务同步展开,多专业联劳协作、打好配合,全力确保打赢攻坚战。
“第二阶段集中修,仅换轨专业就涉及津蓟、京广、京哈、丰沙、大李、大秦、京九等7条线路,遍布山区线路、枢纽站场、高普并行,各种线路条件结合在一起,是对全段换轨集中修能力的一次全方位考验。”该段副段长王俊来介绍。
为克服换轨施工连续搬家转场困难,减少接续环节不必要的时间浪费,该段实行“统筹指挥、整体推进”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的施工模式,段线路科和线路大修一、二车间加强协调配合,合理分劈任务量、逐一攻坚,精准布控每日上线作业人员数量、每日任务安排,在前线完工和后线开工的接续环节做到“零损耗”,即:卸新轨、换轨、收旧轨、搬家转场,在不同线路同步进行,最大限度减少周转时间。
在每条线路具体施工中,他们详细绘制《换轨施工作业流程图》和人员分布管控示意图,动态跟踪日、周、月工作量进度,第一时间做好优化调整。同时,做好车列设备、人身安全、高普并行等重点环节管理,有的放矢、确保安全风险可控。
“换轨集中修投入大型车列、设备多,换轨机械装置、闪光焊车、宿营车搬家转场频繁,对车列运行安全和设备状态有极高要求。”设备科科长李志强分析第二阶段车列设备情况。为此,他们合理规划轨道车运行路径,压缩车列周转时间制定排班表,段、车间包保干部全程押车,做好“承前启后”;在津蓟线、京广线采用新型机械换轨装置和闪光焊焊轨车进行焊接,克服线路条件影响,均匀放散钢轨应力、提升换轨作业质量和效率。
针对京哈线高普并行区段、连续夜间施工、车列组织困难等实际情况,该段组织技术骨干“下沉一线”,做足作细现场调查、合理增设安全防护,掌握山海关至龙家营跨局界施工现场第一手数据资料。每日充分利用可视化班前预想,提前制定各类“疑难杂症”的解决方案,不畏困难啃下“硬骨头”,为后续施工顺利运转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道岔集中修方面,该段牢牢把握“金九银十”施工黄金季节,克服物资供应紧张、各站任务复杂等实际困难,科学统筹协调施工生产及盯控力量,先后转战丰台西站、贾庵子、滦县、崔马庄等多个站开展道岔大修及预铺挖探。为提升施工效率和质量,综合运用水准仪控制清挖深度与起道高度,尝试采用“爪式”挖掘机运送轨件路料,提升道岔纵移比例。
值得一提的是,在滦县站道岔大修过程中,成功利用450分钟时间更换“一渡三交”道岔,折算工作量8组普通道岔,创造了该段自2019年开展道岔大修施工以来,时间最长、任务量最大、条件最复杂的新纪录。施工点内,他们严格落实“一组一方案”工作要求,包保干部“一人一机”盯控,严控轨道车配合及大型机械设备运行安全,严把道岔清筛深度及石砟回填质量,做好新道岔横移、石砟回填、起道捣固等各环节作业,所有流程一次合格。
截止10月底,该段累计完成换轨94.277km,完成计划64.1%;换道岔53组,完成计划69.7%。
(李俊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