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全国首趟“武夷山—阿拉木图”中欧班列从霍尔果斯铁路口岸出境,这趟中欧班列从福建省武夷山始发,共搭载42个集装箱,主要装载福建南平及周边地区的塑料制品、小型家居等货物,货值2150余万元,这批货物将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重新编组后发往中欧国家。(央视网 2021年01月28日)
中欧班列作为深化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和贸易畅通的重要载体,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凭借时效快、全天候、易于分段运输等优势,中欧班列不仅高效连接欧亚大陆,更给不延边、不靠海的内陆国家和地区打开了对外沟通的大门,为内陆地区开拓了跨境贸易的美好前景。
近年来,中欧班列开行范围和数量快速扩大,正从追求数量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常态化规模化运营的中欧班列正通过缩短距离、打破分割、融合市场等方式,缩短中欧贸易时空距离、提高经济密度,为沿线国家贸易提供了一种新的运输方式和产业集聚选择。
随着中国和沿线国家出入境口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中欧班列运输网络、海外仓搭建以及境外合作区的开发建设日益成熟,运输通达性将得到更大提升。作为推动“一带一路”贸易畅通的重要载体,从“距离、分割、密度”等方面,以三分之一的海运时间、五分之一的空运价格,占据了极大的国际物流服务优势,有力促进了中欧贸易往来。
伴随“一带一路”建设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阶段迈向精耕细作的“工笔画”阶段,中欧班列的常态化、规模化运营,不仅成为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畅通的载体,而且使贸易的创造效应逐步显现,更成为文化交流的空间纽带和民心相通的平台。(徐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