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11时24分,由加格达奇开往古莲的6247次列车抵达大乌苏站。48岁的郝春林走下车,接过列车员递过来的行李,走向3公里外位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大乌苏镇里的家。(中国青年报)
调整到站时间,将到达时间由下午变成中午,这不是简单的铁路调图,更是一项以人为本的惠民之举,多年来,铁路部门持续提升公益性“慢火车”开行质量,努力为沿线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使公益性“慢火车”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务实举措。
现如今,高铁时代,“慢火车”逢站就停带来的“慢生活”着实是另一种享受,慢火车的通行不仅仅是一列火车,是百姓的“通勤车”、“探亲车”、“求医车”、“通学车”,更是承载山区百姓的“希望列车”。
公益“慢火车”的通行承载着偏远山区百姓的美好希望。
它是连接偏远地区与外面世界的主要桥梁,是山区百姓出行、致富、求学的希望,是关乎山区百姓柴米油盐的生存重器,是不可或缺的生命线,是一条方便路、富裕路、幸福路。
铁路部门积极响应国家扶贫攻坚措施,发挥自身使命,承担公益职责,助百姓出行脱贫出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不断释放“慢火车”效应,载着山区百姓追梦前行,让更多贫困山区人民走上富裕之路,一趟趟“慢火车”满足了偏远山区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让山区百姓坚定实现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公益“慢火车”对拉动贫困地区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票价低、出行方便、这些公益性“慢火车”已成为沿线老百姓外出务工、求医就学、逢会赶集的主要交通工具,火车出行以安全稳定、价格惠民,深受百姓喜爱,极大改善了贫困地区群众出行条件,为沿线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遇有节假日,山区百姓可乘坐慢火车采购商品,每逢遇有大集,山里百姓带着特产大包小裹进城售卖,帮助村民腰包鼓起来,“慢火车”的开行,大大加速了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将贫困和服务进行有机结合,让发展的机遇和服务的触角延伸至每个村落。
铁路部门在保障公益慢火车开行的同时,不断听取百姓呼声、充分响应百姓需求,合理安排枢纽火车站接续换乘时刻,使沿线群众乘火车早进城、晚出城,两头不摸黑,确保公益慢火车最大限度方便百姓出行。(郑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