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小龙洞乡小龙洞村毗邻铁路五等小站昭通南站。全村有2636户村民,近九成种植苹果。12000亩果园,年产的3600万斤苹果成为了当地的主要经济支柱。而承载着这些苹果运出大山、走进市场卖出好价钱,帮助果农们蹚出致富路的正是5648/5647次“慢火车”。(12月4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新起点。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一年。昭通市小龙洞村果农们的苹果依托“慢火车”,“身价倍增”,荷包里有钱,脸上有笑容。可以说,“苹果专列”在拓宽持续增收渠道、深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这条道路上,成了云贵高原百姓的幸福慢车、致富快车。
“苹果专列”开得“稳”,蹚出山区果农的幸福路。党中央决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从现实来看,各地区各部门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对脱贫县、脱贫村、脱贫人口扶上马送一程定。在这方面,铁路就展示对社会的责任担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脱贫成效更持续。比如,成都铁路部门想方设法,让苹果成为昭通地区的特色产业,搭乘“慢火车”,卖到贵州威宁、六盘水、安顺、贵阳等地。这趟列车平均时速只有40公里,从昭通南站到贵阳单程要近10个小时。列车虽慢,但它却是云贵两省铁路沿线农产品出山的“致富快车”。当站身处冬日温暖的阳光照耀下,在内昆铁路云南昭通南站的站台上,看见村民们挑着苹果陆续赶来候车,这个地处云贵高原大山深处的小站一下子热闹了起来,你就会这样的感慨,穿行在云贵高原上的“慢火车”让乡亲们生活有了奔头、有了更多的憧憬。
“苹果专列”惹人喜,衔接开启乡村振兴“致富门”。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各地持续加大对脱贫地区产业帮扶力度,实施乡村振兴。逢站必停、票价便宜、朝发夕归、服务村民。在如今高铁飞速发展的时代,“苹果专列”坚持运行了18年。“苹果专列”的开行,造福了当地百姓,赢得了民心,除了依旧便宜,它还在不断升级。列车上开设广播专栏,介绍当地苹果品质,帮助果农们“在车厢里能多卖一点,下车时担子能轻一点”。还在列车尾部加挂一节行李车,为果农们提供更多便利,被沿线果农亲切的称之为“亲民小慢车”。不管是田间、果园,还是车厢、市场,到处都是一派丰收的景象。铁路部门不计成本竭尽全力为贫困地区、边远山区人民群众的出行做好服务,帮助百姓自力更生,农村地区就能逐步实现产业振兴。
“慢火车”连接大山内外的世界,饱含为民担当情怀。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强则国家强。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铁路理应在服务社会中充分发挥主力军的作用。除了内昆铁路上这趟“苹果专列”,在高铁网四通八达、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的今天,全国保留了81对公益性“慢火车”,票价低廉、乘车方便,满足了偏远地区群众的生活需要。这些列车年复一年奔跑在山区与城市之间,几十年如一日地翻山越岭,展现出中国铁路的务实精神,践行为民担当情怀。
奔跑在云贵高原上的“幸福慢车”,让产业兴旺百姓乐,用脱贫攻坚后的“金钥匙”,开启乡村振兴的“致富门”。在担当社会责任与义务面前,我们需要更多类似的“苹果列车”“摘棉列车”“务工列车”,推动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让山区人民群众增收致富,日子越过越好。 (钱龙、胡慧)